到這裡,值得先對《水滸》中道義的概念做一個歸納總結。雖然即使不總結這個概念,後續行為邏輯也依然能解釋清楚,但所費的文字工夫就要大的多,而且說起來容易彎彎繞繞,不夠簡明清晰。 現代社會對貨幣的應用極其熟悉。以貨幣來實現商品和行為價值評估,並衍生出結算、借貸、變價、征信、期權等係列周邊配套邏輯。貨幣的工具功用在現代社會演繹的淋漓盡致,甚至於這一原本的社會管理工具反而給人以一種社會主宰的感覺。 而在《水滸》中,或者說中國的古代,尤其是較早時期,貨幣的流通能力遠不如現在強大。 貨幣存儲、跨州使用、貨幣攜帶、貨幣兌換算不上便利;進入亂世後,道路上的打劫、盜竊事件更加頻發,貨幣經濟體係的影響就受到更大的削弱。有錢人手裡,貨幣就是純粹的工具,堆積貨幣不一定比得上堆積有使用價值的資源、擴充田地資產、擴大社會影響來得有價值。因此貨幣價值體係在社會管理中所占據的空間、能發揮的作用遠達不到現代貨幣的水平。貨幣本質是人類社會進行價值管理的工具。作為工具,自然就有它適用和不適用的地方。《水滸》雖然沒有直接明確,但從全文來看,它其實展現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二項社會價值體係管理工具的行為邏輯,這一工具叫做道義。 道義,基本可以解釋作正義程度。它是基於人們價值認識相似相通而發展起來的價值衡量體係。道義某種程度來說確實是虛無縹緲的,但在那個時代的社會實踐裡,道義也切實發揮了價值工具的作用,它隨著文化的傳播而被足夠多人認同,在價值觀認同的基礎上開始發揮作用,在中國社會中起到了價值衡量、決策影響的作用。《水滸》書中則更進一步,在現實基礎上有所拔高、做出更理想化的發揮,讓書中人物圍繞“道義”這個價值體係,做出合乎道義體係的行為邏輯。 需要聲明一點,《水滸》書中的道義價值體係,其作用應該也是過於理想的。書中道義價值的承載工具是名聲,而書中名聲的傳播速度和效果時不時會跨越現實應有的障礙。因此個人認為書中的道義價值體係,並不能算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道義價值體係的正確體現,應該算作是較大幅度理想化後的拔高結果。 1、道義的獲取和扣除規則 仗義疏財,為他人提供滿足基本生活和履行道義行為所需的貨幣經濟資源,可以獲得道義加分; 救人性命、解除危難、除暴安良,直接實踐社會正義,可以獲得道義加分; 不近女色,不占用社會繁衍資源、不讓個人家庭影響個人行為決策,堅持為社會公義事業奉獻自身,獲得道義加分; 擁有較強自身武力、且有誌於反抗強暴、主持正義,可用於維護道義,可獲得一定道義加分; 迫害百姓、危害他人生計,道義減分; 為難、迫害甚至殺害擁有較高道義水平的人,大幅度損害自己的道義分值; 天子作為前一個亂世終結者的後代傳承,在世道大亂、出現新的“天命所歸者”之前,默認擁有天下最高道義名分; 天子治下,賢臣道義加分;奸臣道義減分。 2、道義的承載和傳播方式 道義以江湖“名聲”進行承載,在江湖人士來往的時候通過信息交互完成傳播。 3、道義的功用體現 1)獲取道義的能力和意願、道義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將被他人冠以“好漢”的名頭,名聲傳播效率更高;道義低於一定水平後,為他人所不恥,名聲傳播效率也更高,成為道義中人公敵; 2)道義-名聲水平受到有正義感的社會底層人民、各地富戶、吏員、土匪、底層官兵、多數中層武將、一定範圍內的執政文官的共同認可。道義水平較高時,憑自己名聲,上述人員不敢對你輕易下手,甚至可能徇私枉法、主動為你提供各類資源解決基本需要,以維護其自身道義名聲水平; 3)違反道義,在江湖上將不受待見,財產和生命安全相對容易被剝奪——“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不義之徒,留之何用”;下達的命令容易遭到正義人士違抗,甚至生命和財產被剝奪時會提升他人道義水平。 4、道義的特點和局限性 1)道義是內含的,不用專門攜帶的,無法為他人剝奪的內稟財富; 2)道義無法主動展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使用時也受到對方是否聽到過你的行為的限製。如果你在不恰當的環境裡自吹自擂,反而可能使名聲下降; 3)增長道義的行為如果不為人所知、沒有傳揚出去,則不能獲得社會認可,行為無效。 使用這個道義價值體係,可以很大程度上方便理解《水滸》中各類人士的所言所行。當然上述模型主要目的是降低理解難度。具體事項、臨機決策,不能死板硬套,依然頗為復雜,要具體分析。例如上山當土匪的,恐怕也要分兩類。塗炭百姓、圖財害命,道義減分;對抗官府、不害百姓、劫富濟貧,某種意義上甚至降低了官府對百姓的壓力、加大百姓的生存空間,應是道義持平或小幅加分(從後文上山前的三阮可以看出,如果不算三阮打漁受限,百姓對梁山甚至是歡迎的)。 道義名聲擁有便於隨身攜帶、無法為他人剝奪、隨自身生命存在近乎無限量使用等特點,相對貨幣體係又存在隻能在江湖人士、認可道義人士這一狹小範圍內完成貨幣兌現的缺憾,被江湖好漢們所青睞;江湖中願意提供道義認可、提供貨幣供應、資源支持的大節點,如柴進、宋江、晁蓋等,也就眾口傳揚、更容易獲取到道義名聲、並吸引周邊好漢去莊上憑道義名聲獲取經濟支持,這就是“仗義疏財”名聲在基本的援助社會公義之外的又一層實用意義。 官方基於軍事暴力和天命宣傳的法律權力體係、貨幣經濟體係、民間道義名聲體係,這三個價值體係共同構建起了《水滸》社會的基本運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