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石碣村緝捕戰(1 / 1)

入世讀水滸 逵哥兒 3018 字 2024-03-16

何濤和各做公的關係友好,商量充分。經過討論,何濤及時調整判斷,認為石碣村捕盜任務艱巨,需要大隊兵力,沒有簡單地數十人一頭紮進石碣村。   何濤提出申請、知府予以同意,安排捕盜巡檢帶五百人馬隨同何濤轉天出發。   不考慮地利、將領問題,以純兵力和裝備水平而論,在知府、何濤等人的理解中,這個隊伍應該都可以和梁山掰一掰手腕了,畢竟梁山應該也才三五百人,裝備未必比得上捕盜官兵。正常情況下,有這麼多人馬在,梁山應該隻能看著何濤在山下捉人,不敢隨便乾涉;而數百人捉七人為首的數十人團隊,常理之下誰都不認為還會出問題。   晁蓋等人在三阮處又耗費了一天時間。還沒等晁蓋確定下投奔梁山泊的細節,何濤人馬辛苦奔波已即將到達。阮小二在石碣村有較大影響力,打魚的報信來得非常及時。   此處晁蓋、阮小二、公孫勝三人的表態文字看得我很別扭,總覺得是說書人硬塞的,看不出什麼道理意向;反而直接跳過,連接到晁蓋的計劃安排就顯得行文要合理很多。晁蓋的大體安排是讓劉唐吳用保護家小向梁山方向撤退,其它人員斷後觀察;阮小二則直接安排小五小七做應敵作戰計劃——即這一戰至少前半截是阮小二指揮。   視角轉給受害者何濤。何濤到了石碣村,直接搶掠船隻,並不把石碣村當作濟州治下良民對待,又或者捕盜官兵就是這麼對待治下良民的;到阮小二家撲空,何濤就安排“拿幾家附近漁戶”——並不是請;了解到其他二阮都在湖裡,何濤等擔心分兵被各個擊破,全都搶本地人船下湖去追擊。   走了一段水路,阮小五出來挑釁。“何濤背後有會射弓箭的”。目前性質還隻是緝捕盜賊,何濤隊伍並沒有按大規模水戰做正式準備,會射箭的人才都少。阮小五試探過火力後,阮小七出來誘敵,把大隊官兵往小港汊裡帶,好利用地形條件限製捕盜官兵的人數優勢。   此時季節應該是初秋。進入陌生特殊地形,何濤保持著一定警覺。蘆葦叢對視線構成了障礙。何濤想通過本地向導了解情況,但不知道是本地人心中有怨不予配合,還是真的地形復雜,了解不到,何濤沒有得到理想結果。   何濤安排臨時斥候探路,安排一次去兩艘船,允許形成相互配合,最終還可以一艘留在內部觀察、一艘回報。這裡對地形闡述有限,我不確定是否應該多派斥候、分多個方向同時探路會更好、讓晁蓋方處理不過來。如果有這個條件的話,說明何濤畢竟是捕盜的,不是專業軍官,考慮不周;不是的話,可能確實地形限製太重,每次隻允許進兩艘小船。當然,此時大家基本不會往林深莫入的軍事思路上想,畢竟何濤不可能考慮退兵——帶了五百人的隊,對方應該也就十多個人,最多數十人,很難把對方當成軍事上的正式對手。這種情況下見不到點收獲就撤退了,這趟差回去對誰都完全沒法交待。   派了兩趟斥候、共計等了六個多小時,從中午等到了傍晚,何濤等不到回報、沒有任何信息。何濤無法決策、又不敢輕易被嚇退,隻能打算親自去采集情報。出發時,何濤有一定的防範意識,選擇了速度較快的小船、配了幾個老練助手、帶了兵刃進去觀察。想法應該是一觸即離。   進去一段時間,撞上阮小二。何濤幾人不認識,問話間被轉移了注意力,隨即靠岸遭了偷襲。小船沒有發揮速度優勢的空間,何濤作為明顯的領頭人直接被扯進水裡。幾個公人在船上武力比阮小二差距太大,阮小二連埋伏接應都沒用上,何濤斥候小隊再次覆滅。何濤這批人行動都在一艘船上,被交通方式限製,沒有分段接應、沒有後續船隻觀察前船問題並及時返回,依然給大隊伍送不出任何信號。   時間到了晚上七點左右,捕盜巡檢得不到信息反饋,也做不出主張。趁著天色漸暗,公孫勝開始發揮。怪風吹來。臨時征用的漁民船經過長年使用,船索在大風下被扯斷、大小船隻在蘆葦蕩裡被吹成一團。在風來的方向上,受蘆葦阻礙、視線看不清而距離又近的地方,“蘆花側畔,射出一派火光”,火船順風燒過來。為免動力不足、接觸不充分,“水底下原來又有人扶助著船燒將來”——其實有能吹斷船索的大風,這個可能不是特別必要。於是“大船上官兵都跳上岸來逃命奔走”,沒幾個傻在船上挨燒或者跳水的。官兵上岸後,“岸上蘆葦又刮刮雜雜,也燒將起來”。水上船著火、岸上蘆葦著火,隻剩岸邊一條直路——甚至不是路,隻是泥灘。為防火,官兵們隻好“鉆去,都奔爛泥裡立地”,這樣火焰的效果確實就差多了——但同時人群擁擠、無法列陣、爛泥地裡也無法有效發力。   官兵們在泥地裡聚成一條長線,並排可能隻能站三兩個人。公孫勝從上風口來,岸上東西兩側晁蓋和三阮各帶四五人,拿刀槍和飛魚鉤,以二十人包圍數百人,依靠長兵刃的優勢從兩邊往中間捅。官兵們人雖然多,但緝捕盜賊的主力武器必然以刀為主,不會是長槍,又沒有大量攜帶弓箭(當然此時敵人也已經通過蘆葦的視野障礙提前靠近了)、腳站在泥塘裡不好發力,兩邊都是火焰,中間一線天,兩頭能接觸的想來每邊也就幾個人,甚至部分官兵可能還得站到水裡,完全無法發揮人數優勢。官兵們遭不住晁蓋等人的武勇和兵刃長度,無法形成有效抵抗,近乎束手就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四五百官兵隻剩下一個何濤,由阮小七割耳放回。   戰後,晁蓋率領七星和十數個打魚的通過朱貴去投梁山。   這場緝捕仗,何濤等人心態和預備方案是捕盜、不是戰爭,因此預備的器械並非針對水戰和兩軍對壘;何濤和捕盜巡檢兩個指揮對戰爭信息並不夠敏感,對敵方人數存在判斷大意,沒有提高成本鋪開偵查防範;預想的主要場景是視野較好的石碣村落,實際戰鬥則被迫發生在狹隘的蘆葦蕩裡;捕盜隊伍仗著自己人多而被三阮勾引到了不利的地形;派出的哨探部隊受地理不熟影響,又無法獲得有效情報;何濤以為偵查階段是水麵追逐戰,結果因上當無法發揮預備的小船速度優勢,直接被對方控製;再由公孫勝利用夜色、地形發動法術,憑著風勢在水上和岸上先後放火,把數百人趕得夾成了一線天,最後使用長兵刃優勢收尾。整個戰鬥過程詳實,天時、地利、人和具備,合理地達成了二十餘人滅數百人的驚人勝利。   緝捕戰結束,何濤隻剩一人沒了耳朵回家。也許何濤確實算被迫無奈,來緝捕的官兵也都隻是出任務而已。但這班子人到石碣村捕盜,又是何其的擾民?官兵就地征用的四五十隻船被燒毀,戰後留在石碣村的漁民捕魚工具又少了許多,生計必然更加困難,這該是拜梁山和七星所賜還是拜官兵所賜?官兵捕盜,不能發動群眾,而是迫害漁民、失去人和,這本身也是連續失利開始的第一步——這一係列謀劃,主要思路來自阮小二和公孫勝,這個階段的吳用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策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