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向梁山(下)(1 / 1)

入世讀水滸 逵哥兒 2812 字 2024-03-16

算行程這時大概是二月出頭。宋清信裡聲稱宋太公病故,時間是宋江在花榮寨裡之時,已過大概一個月時間;並聲稱“專等哥哥來家遷葬”。宋江“自把頭去壁上撞”、“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蘇醒”。   孝義黑三郎,孝大於義;當前所在地點離梁山、宋家莊都很近,但去往梁山、宋家莊方向應該不同。孝義沖突,宋江孝在義前,留信交待言語,不顧阻攔,棄馬換了石勇麻鞋(原來鞋子可能是方便騎馬、但不方便走路)、拿了石勇短棒可能當作拐杖(也可能是哭喪棒),往家裡去。石勇以投奔梁山為先,沒有再往宋江家裡去護衛,私心略重。當然,畢竟石勇應該是早上出發、中午到店,這路程應該確實很短;宋江讓石勇替他對梁山交待情況,不顧一切往家裡走。石勇的名字喻義應該是孤立的,我理解作表示宋江此時“實將軍實勇”。   看有人提到,認為宋江此處是與燕順置氣,馬都不要。雖然燕順這番話確實影響宋江行孝道,但畢竟是從大隊人馬角度出發,並提出後續由自己陪宋江奔喪,應該算合理提法。宋江從自身價值觀出發,不同意歸不同意,但是如果置氣,則氣量過窄,不符合其前後為人表現。從後文看,宋江晌午過後到的客店,離開往家去的時候估計是下午一點;申時到的家附近,由於正月或二月裡天還沒黑,基本就是五點剛過。且不說宋江此時心痛,應該傾向苦行懲罰自己;騎馬也許能提前兩三小時到,時間上有多大差別?宋江自己到了張社長店,白天都不敢回家,那要馬是打算自己大白天騎馬往家裡闖,嫌目標不夠明顯嗎?自己不要這匹馬;給梁山多一份戰略物資難道不是更能發揮價值?何況這一段路程如何?是否有山?宋江熟悉這附近的小路,可能翻山更快?我認為並不至於需要用宋江與燕順置氣來解釋他不騎馬的行為。   宋江離去、交待了石勇。石勇就附近找住處等候後續人馬。第二天早上天亮不久,大隊人馬已到。後來人不好埋怨較陌生的石勇,隻好說熟人燕順。燕順不好回應,石勇替燕順解釋。匯合後,是花榮和秦明做主帶隊。沒多久就到了梁山。眾人不認識上山道路,沿湖泊行走。   這裡計算下宋家莊與梁山的距離。走晁蓋事件中,鄆城縣到晁蓋家跑馬不到一小時,約估算三十裡;晁蓋處到石碣村不到百裡;石碣村直接水域連通梁山泊;宋家莊到鄆城縣步行大概一小時附近(後續宋江五點前到宋家莊酒店處,被人跟蹤到家;跟蹤者應該是五點後去縣衙揭發、知縣安排都頭來捉、都頭帶了一百餘人馬步行到宋江家裡是七到九點間——縣上力量應該不能隨便給都頭一百多匹馬),距離應該十裡左右。就算這幾個地點都成直線來算,宋家莊到梁山再遠也不會超過一百五十裡地;從宋江走到宋家莊就算是小跑也不超過四小時;花榮大隊人馬到達梁山在一天之內(大概率半天)來算,則二者距離可能有六十裡以上、有可能在八十裡附近,應該不會上百裡。   大隊人馬看得見山、但還在繞湖,梁山上已經得了消息。“漫山遍野,都是雜彩旗幡”、“水麵上鑼鼓振響”,林沖帶三五十人馬乘船當先;劉唐帶三五十人馬隨後,負責和來人接觸。花榮一行人少、梁山山上人多。梁山上應該隻打聽到有這一路人馬在水邊走,並沒選擇直接動手,而是讓硬手林沖帶隊接觸,擁有臨場決斷權。林沖此時在梁山依然是頂梁柱的地位。   經過初步溝通,既然是來入夥的隊伍,梁山有固定流程,帶到朱貴酒店先做安全檢查,再根據檢查結果決定處理方案。林沖船上發出信號,看不見的地方裡冒出船來,出來兩人給花榮一行帶路;隨後船上換了旗子再發信號,鑼聲響起,水邊梁山隊伍撤走。全程管理嚴格、信號清晰多樣、水泊地利充分發揮。花榮一行全在監視之下,沒有一點動手機會,把一堆人全都看呆。大家一致認為,梁山地利人和確實出眾,比清風山的資源、管理、地利都強了太多,在這裡確實方便發展壯大,不太用擔心官府圍剿。   到朱貴酒店,先拿牛肉招待隊伍;再對為首的九人“宰豬羊”管待。眼下的朱貴酒店,已經提上檔次,備有羊肉供應。朱貴看了書信、送上山去讓山上告知,順便辨別判斷,讓大隊人馬在酒店附近安營。轉天一早,吳用親自來打頭迎接。過了禮節、問了細節,觀察肯定了花榮等人身份目的沒有問題,梁山來了“二三十隻大白棹船”接送,這應該也是從晁蓋上山到現在不到一年半時間裡的新打造成果。到了金沙灘上,晁蓋和其它頭領在這裡迎接——算來白勝大概在牢裡呆了一年。   聚義廳上,老人新人對麵坐下;起誓後,“殺牛宰馬”筵席。梁山上似乎反而比較實用主義,平常筵席並沒有用於山下招待貴客的羊(王倫招待晁蓋、楊誌時山上是用羊的);同時梁山應該是底子太厚,馬基數較大、淘汰的馬也多,僅黃安一戰林沖就收獲六百匹馬,甚至可能條件限製沒法擴大養殖,可以相對隨意的殺吃。吃的雖然和桃花山招待魯智深待遇一樣,但意味應該不相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花榮秦明一行最多算作得罪國舅;甚至確切的說,是國舅在坑害你、你被害後主動畏縮逃跑了;而梁山本來就是主動惹的蔡太師、起手就捅破天了。所以花榮秦明所惹的事情,在梁山眼裡自然不算個事。算是純粹的力量增長、沒有增添一絲麻煩。雙方詳談甚歡、梁山眾首領“大喜”。不過聊天裡談到花榮箭術,晁蓋卻多少主動下場惹了麻煩。作為梁山最高首領,懷疑新來弟兄言語真實性。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特別小。   花榮受到質疑,反過來借機立威,現場臨機向空射箭。在當場選定目標、空中氣流不能預知、遠近不好準確判斷、雁兒動態飛翔的情況下,隻用一箭直接精準命中預設目標,眾人驚駭。吳用趕緊往好處引導輿論。轉天議定座位,因為花榮的驚人表現,帶動了大家對這一行人的更大重視。花榮座次提到僅次林沖之下,位於秦明之前。這也讓花榮(華容)成了上梁山有私產而未獻出的第一人,且無人敢說他什麼,但梁山內部矛盾自此明確開始增加。   宋太公讓宋清詐稱自己病故,誘引宋江回家;宋江原本過家門而不入的計劃被打破。時隔許久,對當前的梁山發展狀態從外人眼裡進行了行為紀律、組織能力的側麵展示。此時梁山座次排列,雖然人數已多,但還依靠較為原始的“眾推”,接近於民意表決;並未設置明確標準、也不靠建立功勞,更接近各人能力排序;這種做法下,各人待遇與各自影響力掛鉤、與功勞脫鉤,容易出現無功高坐、勞苦後排的狀況,比如杜遷宋萬朱貴三人就次次後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