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六.殺場(中)(1 / 1)

入世讀水滸 逵哥兒 2698 字 2024-03-16

出了城東,轉向北走,潯陽江封路,沒了可殺的人,李逵從紅眼狀態慢慢退出。晁天王被天殺星領到了白龍神廟。這個廟有否喻義我沒有想出,是否那時有什麼和白龍神有關的傳說說法,還是喻義漢高祖斬白蛇起義?   眾人停手,宋江戴宗閉目待死後,從聽到斬字開始,身邊喊殺聲與兵刃碰撞、切割人體之聲不絕於耳,如同到了地獄一般,此時漸漸寧靜下來,方才敢開眼。看到晁蓋眾人,毫無預料之下,這是真的恍如隔世。“哥哥,莫不是夢中相會”,大概聽到斬字後,自己已經死了,後麵的一切都是去地獄過程產生的幻覺。晁蓋勸解溝通,宋江慢慢建立了邏輯條理,回到人世。花榮看顧宋江,讓趕緊安排衣裳。   李逵劈開白龍廟門,安頓下宋江戴宗。自己的天理駕到,廟祝居然閉門不接,也想坑害天理不成?於是去尋廟祝要殺。宋江發話,拜見救了天理的大哥確實理要更大,比懲罰罪人重要。自己行為在別人眼裡一直粗鹵,拜見天理的哥哥頭領得先聲明“大哥休怪鐵牛粗鹵”,也唯有這位值得自己一跪;隨後再來平等會見其他頭領。   天英星花榮是目前隊伍裡最通軍事之人,唯一可能與其相比的黃信在梁山地位不如他高。原本可能存在的往西南方向撤退、大家夥都能存活的計劃臨場被晁蓋更改,晁蓋的責任確實重大,有使全軍覆沒的風險。事情過程中花榮先按臨場軍令執行,不能當場抗命、另做主張,現在重新安頓下來,就不得不問,難道你晁蓋另有計劃?現在必然要重新組織軍事行動,應該如何是好?   李逵隻論理,不論能力,論理還有那蔡九是欠砍的罪魁禍首,我們殺了他就走。戴宗了解江州官方力量,告知眾人城裡軍力強大。阮小七眼快,提案去江對麵弄船過來接渡。晁蓋認可,因晁蓋義氣主張,眼下也沒別的方案,花榮不再說話。   三阮進江不到半裡,張順等人乘較大的船從西向東順江而下,四五十人拿著軍器而來。宋江聽信,以為是江州水軍哨探。親自來看,認得張順。張順見得人多,喝問。宋江站到前排,出口“兄弟救我”,給張順先遞一頂大帽子。張順見到宋江,結果來得太容易,三船靠攏過來。三阮回身。   張順帶頭,三人帶了四五十人上岸,眾人相會。本來應該為首的李俊等人先隻旁觀,沒有開口,張順一人陳述。   “自從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近日又聽得拿了戴院長。李大哥又不見麵。我隻得去尋了我哥哥,引到穆太公莊上,叫了許多相識。今日我們正要殺入江州,要劫牢救哥哥,不想仁兄已有好漢們救出,來到這裡。不敢拜問,這夥豪傑,莫非是梁山泊義士晁天王麼”。這番話,自然有真有假。   “自從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這話客觀上成立。張順已知的路子是戴宗;戴宗在宋江被抓後第二天就去送信去了,送信回來隔了一天就被下獄,還是在被人宴請的情況下下的獄,因此張順幾乎沒有能見到戴宗的機會;除戴宗外,張順沒路子應該是大概率成立的事情。   “近日又聽得拿了戴院長。李大哥又不見麵。”這句話單從張順角度說出並不能作為證據,但張順話說出口,李逵在邊上並不反駁,則可以認為涉及李逵的部分是真實;且李逵有理由不見張順,前麵已經分析。   “我隻得去尋了我哥哥,引到穆太公莊上,叫了許多相識。”這個被客觀事實佐證了,揭陽鎮三霸今天能到這裡,肯定是張順的功勞,因為據李俊對宋江的考察結果,基本是救不動也不值得救,這事是宋江自己的鍋。   “今日我們正要殺入江州,要劫牢救哥哥,不想仁兄已有好漢們救出,來到這裡”這句當然是鬼話。宋江的表現基本是故意自絕於李俊幾人,且憑張順組織起來這不到五十人的力量,要斬首的當天(李俊等人不可能打聽不到這消息,都數千人圍觀了這信息還能傳錯?)去劫牢,鬼才信。但這話不值得戳穿,李俊等人願意來巡江、作可能的撿漏行為已經不錯,客觀上目前也起到了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李俊等人心態應該還是看不起宋江,不一定願意和梁山有染的,但應該也不至於到想殺宋江、幫助江州官方的程度。李俊這趟能帶出來的,必然是足夠親信的人,畢竟有救到宋江的可能。宋江本來就是大概率要死的事,張順就算主張去劫法場,也不可能被李俊采納;隻有江州城外江麵上才是李俊等黑道人士的相對安全空間,巡巡江表個意思,萬一撿漏是好,沒撿漏也算不上辛苦。如果遇到宋江被追殺、處於嚴重劣勢狀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李俊等人需要判斷情形,不好說是否願意搭上自己去救宋江,畢竟牽連太重,宋江之前的表現不值得李俊如此做,這一點李俊和張順對宋江的判斷不同;但主動出手殺宋江則絕不至於,最多阻攔張順讓張順別救,宋江就算懦弱,那也已經和李俊結義兄弟,江湖上至少仗義疏財和孝義名號是立得住的,對宋江出手則李俊很難在自己團夥裡解釋得過去、再難立足;李俊本來就遠離江州,殺宋江轉投江州太不符合他的本性。因此確認了是梁山千裡救援成功後,李俊等人也順便和梁山做個結識。   然而結識之後,本以為梁山已經成功出逃,卻趕上江州城出兵追殺。理魁是兵來將擋,李逵是兩斧當先。劉唐朱貴先保宋江戴宗上船,不能讓這趟行動目標丟失了。李俊此時還不熟悉晁蓋這般人,對宋江觀感也有限,不打算和江州兵馬照麵,當然本來也是水軍頭領,所以隻“整頓船隻”,理由充分。   “城裡出來的官軍約有五七千”應該是說書人誤傳。正常州府應該是三五千的兵馬水平(邊軍大名府除外),如果有五七千的兵馬,那就應該是江州全部兵馬的數量。江州這麼短時間要能做到全兵集結動員、不留防衛,五七千人擠一個城門出來,還全軍覆沒回去,那一則其組織水平太過高超;二則這一個城門實在是寬闊無邊;三則這都全滅了,梁山有什麼理由不順便把江州直接拿下?這種臨時組織起的隊伍,從一個城門臨時趕出來的,最多三名將領帶五七百人成長方陣隊伍出城大概才在合理範圍。這也更符合後麵的戰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