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隊組織來看,江州兵馬軍陣應該是不熟,出城之後沒有先展開列隊、拉開橫向接觸麵積再推進,而是直接沖到江邊才停腳列隊,隊形展開前是以較小的接觸麵和梁山隊伍即將碰撞;二是馬軍在前,步軍在後,這樣馬軍在列隊時沒有拉開到兩側,沒有沖鋒距離、不能繞後沖殺,發揮不出馬軍優勢,反而是馬軍停軍整隊等待步兵時失去了出城門時的沖鋒動能;三是步兵在後還沒跟上,使得梁山隊伍可以發揮精銳優勢,先擊破停下來的馬軍,從而用馬軍席卷帶動沖擊後麵在跑步的步兵隊列,使步兵無法正常接戰。 梁山方麵,李逵沖鋒,花榮、黃信、呂方、郭盛四將跟進。江州馬軍出城剛開始整隊、步兵沒跟上,隊型問題最大的時候,花榮認旗幟、裝束,一箭射翻對方帶隊的主將。失去主將指揮,江州兵馬沒怎麼經歷過戰陣,隻敢打順風戰,沖在前麵的馬軍怕死,開始茍且偷生,回頭又沒人約束,轉頭隊型全亂。此時步軍還沒到戰場展開隊列,長條陣型被梁山隊伍和自身馬軍反向帶動,根本發揮不出戰鬥力,被梁山形成倒卷珠簾的戰局形勢,梁山軍因為出兵精銳,反而采用了朝廷戰法;江州軍雖然是朝廷部隊,但太過孱弱、又失去指揮,扮演了起義軍常見的角色,被少數精銳趕殺到江州城下。雖說隻要這種戰局形成,在高明軍事將領花榮的指揮下(其實指揮不動李逵),理論上百騎也足以擊敗五七千軍馬,但五七千人裡,指揮體係不會沒有替補,梁山又沒有騎兵在場,這種局勢不可能如此容易形成。所以結合李逵這一股腦往城下沖的架勢,這百來人(還不是騎兵)破五七百人的陣仗應該就是極限了。 李逵見反殺成功,還想去劈門攻城;宋江不在,別人隻能硬生生“拖轉黑旋風”。晁蓋仁心,確認了無人掉隊。七月裡,九江一帶南風居多,三隻大船拽起風帆,直到北岸,離開了江州城下這一危險地段。 回頭點視這趟梁山人馬。這是一次有極高死亡風險的特種作戰行動。梁山留下了吳用、公孫勝、林沖、秦明,可能五千左右人馬,來的都是精銳,連朱貴、杜遷、宋萬都參與了這豁出命的行動。梁山上的現有人員,是真的不敢帶秦明。到了江州城裡,隻要秦明想法有點鬆動,透點聲音就能立下巨大功勞、把梁山泊首領近乎全部端掉,對蔡九沒有事先了解的話,大多數人會認為這種功勞能讓其重返正道高官的位置。而除宋江外,沒人對秦明的心思有足夠深刻的理解。所以這次出馬,要的全是能為宋江舍命的精英——所以嘍囉少帶、頭領幾乎全來。 公孫勝在救宋江過程中沒有特殊作用,不如在梁山守家,其氣象法術在梁山能有很大回旋空間;吳用不親臨現場雖然降低了現場計劃應變能力,但現場原本計劃的製定和指揮人員本應該是花榮不是吳用——軍陣上臨機應變更擅長的本來也應該是花榮,吳用表現更偏向於製定計劃,且這次行動對個人武藝素養要求很高,吳用不來價值更大,這說的過去。 這個階段林沖才是梁山本體;秦明不來的情況下,林沖需要鎮守梁山,以防萬一,也有充足的理由;字麵上的理由,可以是梁山有三五千軍馬、需要兩名大將分頭指揮合作。當然,晁蓋現場命令客觀上奪了花榮的權,導致原本可能存在的撤退計劃被放棄、眾人陷入重大危險,是晁蓋不擅行動、隻擅長坐把道義原則的第一次重大體現。結合後續攻打無為軍的表現,從此以後,梁山上下隻能把晁蓋捧高高,不敢讓晁蓋親臨戰陣,甚至最後晁蓋之死,都是從這開始埋下了伏筆。千裡而行、冒死求生、搭救恩主,可惜我對歌曲毫無天賦,有感而不能成頌。 這篇內容是最血腥的殺場,是天殺星出世的獻祭。李逵跳出江州酒樓的那一刻,天殺心即成。天殺星李逵,仿佛作者的內心欲望直接釋放,仿佛《西遊記》裡孫猴子一般,言行都是對內心做出最直接的表達;又仿佛西方地獄裡稱量罪惡的天平,無視贖罪的可能,就既成事實,展開無情的審判。對孫悟空而言,太上老君的八卦爐是外顯的銅爐熔煉;對李逵而言,江州牢城營就是李逵鍛煉天殺心的銅爐。孫悟空跳出八卦爐,不久就被鎮壓;李逵跳出江州酒樓,雖然短暫殺戮後被天魁控住,但天殺心已經現世,並不曾徹底收心,隻是以一個基本受控的形態活躍全書。 據事後蔡九統計,江州軍民共五百餘人死在這一殺場中,除出城追擊的應該是五七百部隊可能占了近一半的死亡人數外,死在李逵手下的無辜百姓在統計數字中應該占較大比例,恐怕其單人殺傷百姓百人有餘。原本要殺宋江和戴宗的殺場成了李逵和梁山對江州軍民的屠戮場。其中江州城裡十字路口的殺場本為天魁設下,導致了天罡地煞降臨、天殺星出世,雖然有晁天王盡力約束,依然有大量無辜百姓遭殃、殺不著罪魁禍首;江州城外被反殺的那隻部隊,則應該是江州魚米之地、軍隊不經戰陣,因而孱弱,對敵天英星領導的少數但精銳的部隊,輸卻戰爭。當然,現流程書籍裡對城外這場戰鬥描述不夠細致,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說書人應該是胡加修改(五七千人明顯不可能),但從出城隊列描述、“見前麵的軍馬都紮住了槍”、關鍵作用隻是花榮一箭、“倒把步軍先沖倒了一半”這四點,大概能推斷出是陣型問題,因唯一指揮被殺導致反向形成了倒卷珠簾的戰術流程。 到這裡,其實還可以用這串名字的喻義來回顧劇情:“(理)俊力同威猛;血勇(掌)恒瞬;慕宏春”。當然,這裡的解釋與揭陽嶺下稱頌宋江的才智則恰恰相反。這裡用這些名字,是蔡九知府乃至朝堂的理峻,其力同樣威猛;宋江一人的匹夫血氣之勇,想要孤身謀求正道上出路,所能掌握到的必然隻能有一個瞬間(收戴宗)。真是期望這世道有個宏偉的春天啊! 宋江在體驗過清風山替燕順做主指揮數百兵馬的權力威風後,還能因父親一次蒙騙教訓,徹底轉身、主動對抗梁山的誘惑;到江州更是徹底偽裝、隔離黑道影響,其個人內心修養實在是出凡入聖。然而卻正是這種徹底放棄手頭武裝力量的行為,卻使自己在遭受冤屈的時候孤立無援。幸而作者留手,讓晁天王率領天罡地煞,千裡之外奔襲救援,幸得全身而退,重新掌握軍事力量。這個教訓,在歷史上有多少次重演?如果人人皆知這一道理,二十世紀上半世紀中國的戰爭,革命先烈可以少流多少鮮血? 所以是: 江州城內設殺場,貪婪起意民遭殃; 一官功進舉世害,兩吏殺卻士心寒; 銅爐亂世天殺現,珠簾倒卷修羅藏; 千裡奔襲名號隱,恥辱柱上蔡德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