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進第四年大概七月時放走晁蓋,到王進第六年七月下旬,天魁宋江隨著天王晁蓋,帶著人馬向著梁山而去,已是約兩年的時光。 來到黃門山。看地勢險惡,宋江想縮短五批人馬的間距,方便救應,一起過山。山嘴上鑼鳴鼓響,花榮等做好作戰準備;晁蓋、戴宗、李逵把宋江當戰略目標隱隱護住——這段路宋江是事實上的軍事統帥、又是梁山的行動成果。平均而算的話,梁山第一波人馬應該不到五十,但都是精兵;山邊閃出三五百嘍囉,四個首領知道無為軍的戰鬥結果,聲稱梁山人馬殺害官軍百姓,隻要求留下宋江。 黃門山(大概喻義是惶門,惶恐之門)隊伍的發言表態有些古怪。以三五百人堵五十人左右的路,如果是官方人馬經過確實是可以達成和解的,這符合後續解釋。但對梁山諸人,如果認定梁山殺害官軍百姓,正常要求應該是全都下馬就縛才對。 己方在人數上是劣勢,事又有些蹊蹺,宋江自己最擅長溝通,於是挺身而出;邊上人也先觀察事態。宋江來到前排,用下馬下跪的姿態,首先聲明自己是“被人陷害,冤屈無伸”,不辯解也不認可“大鬧了江州,劫掠了無為軍,殺害了許多官軍百姓”,隻說是“得四方豪傑救了性命”,觀察是否道義中人誤聽消息誤解;所以“不知在何處觸犯了四位英雄”,請求溝通解釋;“萬望高抬貴手,饒恕殘生”擺出極低的態度。 歐鵬等人見出來的人自稱宋江下跪,看相貌也和江湖傳聞相像,畢竟自己是詐唬,也是受不住宋江一跪的。於是趕緊先下馬,表示尊敬;丟了武器,以防誤會;飛趕過來、離開自己隊伍,表示誠意;拜倒在地,完成禮節;最後再來解釋誤會、發出邀請。 梁山沒有馬上完全相信歐鵬等人的言語,先隻是在山下把盞,又等了梁山一波人馬。梁山兩波人馬大概近百,且都是主力精英——家小之類在最後一波。以近百人馬、十個頭領,梁山覺得已不怕翻臉吃虧,對方等待自己後續人馬也表現出了誠意,這才接受邀請上山。黃門山的條件也一般,“椎牛宰馬管待”。人齊之後,宋江邀請黃門山隊伍加入梁山;黃門山本地發展空間也不大,就放棄山寨隨梁山而去。過了“惶門”,宋江惶恐緊懸的心漸漸放鬆,從江州緊張的狀態裡放鬆下來;以這種心理狀態,“這回隻得死心塌地,與哥哥同死同生”刻意點出的這幾句應該算是宋江的真心話語。 回到梁山聚義廳,焚香——大概算簡化的告神流程。晁蓋讓第一把交椅。宋江堅決推卻,聲明自己受救命之恩——還是梁山眾人豁出命去的救命之恩,足以還清之前一切恩情,不能受讓。晁蓋以宋江是恩主、源頭之意再讓。宋江不能重復之前理由,隻好以年齡相論再讓晁蓋。確定了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四個梁山上的超然位置。 晁蓋宋江相讓的這一幕,於晁蓋而言,應是真心。晁蓋行為邏輯本道義原則。宋江是恩主源頭在先,不管坐不坐這個位置,自己先讓是應該的,這個選擇權得先給出,符合道義、禮義。 宋江回推的隱藏含義晁蓋又是沒接住的,當然,這話宋江點的不夠明;但對宋江而言,隱去自己功勞是習慣性操作——“無我”“無為”特征,全文下來我就沒有印象,宋江在哪個場合刻意提過自己功勞、給自己刻意增加存在感。而之後晁蓋再讓,宋江切實找不到推脫理由。無論是德行、力量、智慧、統率、殘酷、名聲,任何方麵宋江都拿不出來做理由,因為自己表現確實都壓過了晁蓋,拿出來做理由都有諷刺嫌疑、反而才是虛偽,因此隻好勉強找了年齡理由再推。 從實際上,宋江此時應該能坐第一把交椅,因為其恩主的身份分量確實足夠。有晁蓋的擁護,有許多自己帶上山的隊伍,坐上去再證明自己,是勉強可行的。但確實不宜、更沒必要、不適合坐第一把交椅。 不宜是因為畢竟當前是被救身份,梁山上除了晁蓋八人、自己帶上來的數十人,還有林沖、杜遷、宋萬、朱貴、蕭讓、金大堅六頭領在,這些人雖然也不至於反對自己,但畢竟主要認的是晁蓋吳用、代表梁山創始力量,自己表現不足、還不能夠伏眾。沒必要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在梁山大範圍內已經充分表現,晁蓋在能力上與自己差距很大,和自己的相處方式能夠給自己放權而不是限製,客觀上自己想做什麼,隻是需要和大家商量,基本不太可能受到什麼反對和違抗。坐第一把交椅隻有名,沒什麼實際意義。不適合是因為宋江自身是黑矮胖子,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雖然名聲出眾,但形象不佳;晁蓋以德行、道義原則立身,為梁山立名,名聲上略差但所差不算太多(算上千裡奔襲救自己,則名聲更加接近),而晁蓋形象遠好於自己——古人是很認外貌形象這種第一感覺的——後續梁山不論走什麼方向(招安還是自立)、采取什麼行動,以晁蓋為名、為形象代言人,比以自己為名、為形象代言人都會順利得多。所以何必要這個位置?不但沒有實質價值,還要莫名其妙引發梁山的不安和可能的動亂。 再有一點,梁山其實是兄弟製,不是君臣製,所以第一把交椅的作用效果本來也沒那麼強。第一把交椅的發言、決斷,沒有君臣製那麼嚴肅,弟兄們依然有很大的參議空間,所以頭把交椅形象代言人的意義和價值本來也更大一些。因此宋江坐第二把交椅,對誰都是最合適的結果。晁蓋占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也方便維護其形象,有大家相幫,也好回避其實質能力不足的問題。 客觀來說,晁蓋更適合、也更需要這第一把交椅。相對宋江的能力,晁蓋所長反而隻有為人原則和道義形象,武力雖然不差但必然不至於到花榮這一級別,順位下來,很難長期坐住第二把、第三把甚至前五把交椅。晁蓋上山時王倫其實也是同理,一旦讓了位置,隨時間推延,因實在能力不足,座位會一直後滑。當然,所有上述這些理由,當場全都不能說,所以宋江隻好去論年齡、表態度,維持晁蓋為首這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麵。 到這裡,晁蓋的外號可能有“托溚天王”的含義,即依托於水和天而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