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天授道(中)(1 / 1)

入世讀水滸 逵哥兒 2691 字 2024-03-16

現在回顧下九天玄女部分內容。   從劇情發展來說,宋江告別了前一段人生,原來的發展方向被打了個叉;梁山上,晁蓋隻有原則,沒有計劃、沒有明確方向,無論是宋江還是梁山都處於心誌動搖、目標缺失的狀態。後續劇情發展需要新的牽動力,所以此時宋江需要遇事立心,引領文章。但宋江作為行為已成熟的社會人,很難再有多少事情能讓他臨時立心。所以趁宋江回家接父這個不可不做事情的間隙引入神道,確實是此時的合適選項。因此,九天玄女對宋江的交待,就構成了對梁山後續行為方向的明確指引,需要予以重視。   天書三卷、形製五三三,除了是道家的吉利數字,有可能有喻義,但我相關知識淺薄,看不出來;天書的內容,書中沒有正麵交待。側麵交待中,書中有“臨敵休急暴”、“第三卷上有回風返火破陣之法”,此外別無說明。以中國神話裡九天玄女行為習慣,則玄女所授,一般是兵書;這幾次側麵交待來看,基本也是兵書,含部分道法。   此外,玄女交待天書可以和天機星同觀,宋江得天書後,直接知道天機星是吳用,則天書上有可能有部分星號和人名。不能確定的原因,是後來宋江重病時,晁蓋點明是江南地靈星,吳用作為看過天書的人,反應不過來地靈星是安道全。當然可能解釋作,天書上隻列天罡,沒有地煞,或者已聚之人才亮星;但此外還可以解釋作,玄女口裡交待是天機星的時候,因神道作用,宋江心裡直接知道對應的是吳用。此外天書在已知全文裡再無明確影響。玄女此處交待,功成後焚書,後文沒有焚書呼應,其實基本以此也可以確定《水滸》存在斷章問題。   九天玄女是道教裡明確的正道神靈。這天夜裡,玄女廟中,行動也是黑風陣陣。直接原因很明顯,是玄女廟久無人煙、無人打理、神道落灰,因此狂風表現出來隻能是黑風;以此回顧天罡地煞出世,洪信挖開石碑後,洞裡是黑氣出世,至半空化作金光。回顧起來則極其可疑。黑氣,恐怕是塵世的汙濁被翻起,讓人看到不願直視、覆蓋大地的黑暗;而天罡地煞的本體恐怕隻是符合天道的金光。   《水滸》書裡,天人之道的區別明顯符合《道德經》,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王倫”、世間行事,基本都在損不足(剝奪平民)以奉有餘(上層官吏乃至中央);與此相對,好漢行事,被認可的情況基本都是損有餘(行商富戶、豪強貪官、甚至自身如柴進、宋江等)而補不足(自身或世人)。因此天罡地煞在達官貴胄眼裡可謂魔君,但對天道和世間,恐怕這才是正道。加上住持真人的話是“放他出世,必惱下方生靈”,意味著天罡地煞地位本高,是看到世間渾濁,對生靈生“惱”,從而容易破壞世間,所以才被鎮壓。這樣理來,玄女所說“玉帝因為星酆主魔心未斷,道行未完,暫罰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豪懈怠”和龍虎山鎮壓天罡地煞伏魔,含義上就可以連續起來。   即是:天罡地煞在上界,看下界行為敗壞,道行不足,生出魔心,被罰下界;下界之後,原本世道還算清平,龍虎山認為天罡地煞還未到出世時分,因此設伏魔(心)殿,幫助世間黑暗壓製天星,這也使得伏魔殿裡漆黑一片,無物能容;洪信到來,張天師看到世道敗壞的信號,允許天罡地煞出手懲戒世間,因此“遇洪而開”,黑暗被破、金光現身、分頭行動;但天罡地煞依然本屬天星,懲戒世間黑暗、替天行道可以,但依然要加以約束控製,不能放縱魔心、有損道行,於是玄女告誡,你本天星,“不可分豪懈怠”,以免“他日罪下豐都”。所以本書裡,天道理解作“損有餘而補不足”,道行理解作自控能力、不加硬性乾預而隻以引導手法影響事情、且自身行動符合天道的水平,魔心理解作殺戮、破壞的放縱欲望,則基本可以對天罡地煞下界這一神道行為形成一個閉環的邏輯解釋。   再來看玄女的其它交待。“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他日功成果滿,作為上卿”這是梁山的行為指引,明確天罡地煞的行為邊界。   這句交待,從形製來看很難理解成互文,因為為主輔國雖說不是完全不能解,但太過劍走偏鋒;同時,這個時代背景下,為臣要盡義也幾乎是個無解題,這是在無公嶺之後。那麼,如果解不成互文的話,這個交待就非常有意思了。   既然有為主和為臣兩個階段,那麼招安是必然發生的事件。這是對宋江的交待,且為主在前,即為主隻是梁山泊主;為主階段要忠、重點不在輔國安民,那麼這個忠字,不是忠君,而隻是誠心誠懇,或者應該說是“忠天”;不能輔國安民,則為主階段是和朝廷作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擾亂天下民心,這和後文是能夠對應的,這個階段梁山行為客觀上甚至是輔國安民的反麵。為臣階段強調輔國安民,很難全忠仗義,如果同樣理解,則大概率下為臣期間無法完全盡忠(這裡大概率是忠君或忠義)、也無力盡義。從這點來看,隻要九天玄女的交待是原文,那麼斷章之後的劇情走向一定不對。   梁山在招安之後,應該是相對獨立地在“輔國安民”,而不是完全投順、聽憑處置;和朝廷的相處本應該還有許多波折、困境與道義觀念上的極致沖突,這樣才能讓九天玄女強調,為臣階段,工作重點隻在輔國安民,不要那麼在乎忠義(忠君、仗義)的表象——但忠天、替天行道、行為道義這些本質又不應該就完全丟棄。   不論為主為臣,“去邪歸正”都是梁山的工作重點。這在為主階段和後麵是對應的,宋江治理梁山期間,梁山成了江湖道義巔峰,不是亂世裡尋常搞破壞的強盜,同時對手下的天罡地煞們的破壞影響有了顯著約束,“去邪歸正”毫無問題;為臣階段,則以當前流傳文本,“去邪歸正”問題很大,目前流傳文字隻能把敵對勢力當作邪、把愚忠趙宋朝廷當成正,這和前麵整本思路顯然是矛盾的,所以這也是我對《水滸》斷章位置的一個推斷緣由。對為臣階段的“去邪歸正”,我大膽猜測原本應該設定目標是清除蔡京(可能也包括高俅)。蔡京歷史結局是流放,把這個結局歸因在梁山頭上,是可以和歷史大致相符的;如果包括高俅,歷史結局高俅的懲罰力度不如蔡京,就不好說會不會改動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