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遠道尋蹤(下)(1 / 1)

入世讀水滸 逵哥兒 2309 字 2024-03-16

這一段,如果懷疑“當日正行之次”這幾個字也有錯處,比如懷疑原文可能是“次日正行之時”,其實結合地理信息有更為合理的解釋。   背景交待了戴宗是四甲馬走路,過沂水縣是第一天下午;見楊林是第二天下午,此時地理位置,大概可能在現在天津周邊,可能在天津靜海、河北文安附近;第三天走不到半天,一百五十裡左右到的飲馬川,可能是現在廊坊或武清一帶。元代時天津地勢低,我說不好哪些地方是水(朱棣靖難之役時,天津還設了七八處渡口),因此有可能繞行(天津範圍山不多,飲馬川四周是山,從地勢來看在天津西北的可能性大,比如說不準的那條河水可能是古永定河或古潮白河);第四天喝了酒,沒用甲馬,從武清一帶到薊州城外(我不知道元代薊州城的位置應該在哪)大概在百裡之內,這樣算下來走路的時間大概三天。這種算法,飲馬山上不統計在三天內,戴宗走路是接近兩天四甲馬走了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裡;三小時雙甲馬走了一百五十裡附近;徒步近一天走了五十到一百裡之間,總計行路三天,行程一千四百五十裡到一千七百五十裡之間;地圖從菏澤經沂水到薊州的直線距離大概一千五百裡,算上行程曲折、過幾個渡口略耽誤時間,算起來更符合“在路行了三日”。   畢竟如果是走了三日才見到楊雄,以四甲馬速度,則戴宗需要第一天出發晚了,第三天碰見楊雄還很早,路途曲折的還比較厲害。這個可能性不如戴宗次日就到了現天津周邊,下午碰見楊雄的可能性來的大。   之所以做上述推導,因原作者熟悉地理(但不確定完全熟悉歷史人文,或者又是有什麼特殊用意)的可能性大(如果曾是張士誠的參謀,應該有軍事地圖,隻是軍事地圖可能不覆蓋全國),因此內容主體、核心邏輯不應存在地理謬誤,反而可能存在隱藏信息(如戴宗取道沂水);但核心邏輯後來說書人並不明白、且說書人群體對地理未必有條件那麼清楚,因此誤會之下傳錯信息可能性很大。   加上作者時不時挪用些有諧音喻義的地名來說事,而所說之事後世說書人也有許多都沒看懂,導致本來很嚴謹的《水滸》地理顯得似乎混亂。當然,一般情況下,後代說書人即使不理解,也會盡量避免去修改主體內容,除非沖突極其嚴重(如武鬆在孔家莊部分行為表現在說書人眼裡不理解其背後邏輯,或者認為塑造的武鬆形象怪異,從而有被刪改的嫌疑),否則被改的地方應該隻是小處幾句話,且必然零散。因此提取主乾和關鍵字眼,再從中分析符合大部分文字的可能性,私以為這個分析結果對還原原本含義,應該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楊林和戴宗相互客氣,結拜並向薊州去;在飲馬川,遇到鄧飛打劫。鄧飛五年前和楊林多次合夥(又散夥);孟康對花石綱的“崔道成”不滿,殺官棄家。兩人一年多前在飲馬川落草,半年前兩人救了被“貪濫知府”尋事刺配的裴宣,因裴宣年長,讓其坐了首位。這種形式方式顯見得是道義中人。四人上山。   裴宣出寨下臺階來迎接,並讓戴宗坐了主位,也是尊敬,也可能是響應梁山當前朋敬鄰中望的地位。戴宗吃酒間對三人誇口梁山。裴宣試探戴宗意思,表示自己多少有些人馬、物資還算富足,問梁山是否願意接納。對飲馬川而言,三個頭領惹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三百人規模隻是小山寨,和一個大戶能組織起來的莊客仿佛,還未能解除生存危機。最多能和縣裡的武力過招,對抗不了他們所得罪的知府的力量。因此如果向有數千人馬、地利優勢的梁山合並,則一府之力再不能影響他們,確實是個合適選項。戴宗大喜,聲明晁蓋宋江兩大頭領在待人接物上一心(行為管理上差別還是很大,梁山目前管理問題還未完全解除),聲明由自己和楊林先去“見了公孫勝先生回來”——不是去接回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再用老套路扮演官軍去梁山。這裡,梁山路線支持“招安”的言辭由“殆蹤”首先說出口,不知道有沒有喻義在內。   楊林當時大概是在薊州城或城南外和公孫勝見的麵,見麵酒店對尋找公孫勝沒有幫助。公孫勝回家又換回一清的道號,戴宗等找了兩天,沒有公孫勝的消息,卻碰見石秀楊雄。到這裡,戴宗雖然尋不見公孫勝,但從楊林處得知公孫勝和楊林會過麵,可以確認公孫勝回到了薊州;薊州沒有公孫勝被捉的消息,甚至連公孫勝的人都打聽不到,那麼公孫勝的安全問題至少有保障。加上飲馬川的收獲,戴宗是可以選擇回梁山交差的。   這裡出場的人名,大概是陽聆澄非孟慷陪喧,即梁山上除讓吳用宣布的順勢隔離一些關鍵鬧事人後,開始處理之前毆朋罵鄰獎盡逃衷望的事件。所采用的方式是公開聆聽不同意見、過濾並明確哪些是錯誤做法、領導人保持正氣慷慨,並陪著各人聊天、疏導情緒。這幾個行動也是對應各人綽號的,澄非需要火眼狻猊;孟慷立起玉幡竿;陪喧之時要保持鐵麵孔目,不能胡亂答應。隻是這裡陽聆的“錦豹子”我沒看出和陽聆有什麼聯係,或許是“緊抱子陽聆”?   對應幾人相貌,則陽聆是“頭圓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目疏,腰細膀闊”。頭圓,頭腦圓活;耳大,聽取眾聲;鼻直口方,行為正派;眉秀目疏,主要特點在耳,眼神並不出色;腰細膀闊是武人形象。澄非,強調火眼,“雙眼紅赤”;孟慷,強調身形,“長大白凈”;陪喧,“麵白肥胖,四平八穩”,坐得住、聊得舒服。